- A+
《家庭周报》如今已经“发行”30年!
顾伟是原民进丹东市委秘书长、组宣部长,他家的故事要从30年前说起。
1990年儿子顾然刚刚6岁,如何成为了顾家《家庭周报》的总编辑?原来儿子马上要上学前班了,家里因为动迁搬到了郊外的山上,那里没有学前班,如何解决儿子学前班教育的问题呢?
有一天父亲顾伟看到还没认识很多字的儿子喜欢照着报纸连抄带画,他就想到可以办个小报锻炼他写字画画。顾伟做了13年的中学老师,在他的协助下,第一期的《家庭旬报》诞生了.......
培养儿子做事要持之以恒
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,热情来的快,去的也快。第一期《家庭旬报》出版后,由于父母忙于工作,没有监督儿子办报进展,结果旬报停滞了4个月。父亲告诉儿子既然成为报社总编辑,那就要说到做到,不能半途而废。对此,顾伟也做了自我检讨,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,做事情一定要持之以恒。1990年10月2号第二期《家庭月报》诞生了,为了能让孩子的兴趣秩序下去,家里决定把旬报改成月报。
没想到儿子顾然受到了父亲的启发,竟然在10月14日又增刊一期,父亲特别在报头注明“读者周知:因总编突来积极性,故增刊一期”。
最后,儿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精力,在第四期的时候,正式定刊为“周报”。最终,经历四期的“不定期家庭报”确定为《家庭周报》。
而且顾然办报也有了很大进步,从开始需要通过口述给父母,父母协助编写,到后来完全自己来写,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学着查字典或者使用汉语拼音。
为了一个承诺,骨折也要办报
1995年的一个冬天,顾然在学校不慎将右胳膊摔骨折,去医院进行接骨处理之后回家休养。周日父母出去买菜的时候,还想跟儿子说这一期的《家庭周报》就别做了。没想到等到父母回家的时候,顾然用左手将周报完成,还给自己的骨折画了一张漫画。虽然这份报纸字体歪扭,但是父母为孩子的这份坚持深深感动。除了办报之外,顾然的作业和考试从来没有耽误过。
顾伟说,自从办了《家庭周报》,儿子顾然比别的孩子多写了40万的字,多画400副画,而且做任何事情都更有毅力,能坚持。
一直坚持办报的顾然,在学校发表了十几篇文章,每年都是校三好学生。在大二期间,顾然和同学一起完成了一本美国科普书的翻译。
《家庭周报》承载家风的平台
顾伟说,起初办报是为了培养顾然的兴趣爱好和持之以恒的精神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《家庭周报》成了家里不可或缺的备忘录,从报刊中不仅能看到家庭的变化和进步,更是一个承载家风的重要平台,成为了顾家的传家宝。